返回

唯有华夏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三章 伏戎于莽(下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叫那三个氏族以伏地之礼相接!”这是自认为早已胜券在握的巴务相,憋在心中之语。

    翌日深夜,第三天的黎明马上到来之际。

    这雾虽如渔伯所料,一直持续到了现在。但从目前的能见度上来看,似乎有提前散去的迹象。

    从那场战斗后,蚕丛便经常会不分昼夜的立于中军帐外的高塔之上,默然南望。

    这座本来是用于纵观战场局势,好做出相应调度指挥的高塔,在这两天几乎变成了蚕丛的坐卧起居之所。

    若不是他的那张定制版“石棺”太沉,不好拿上去的话,估计他还会直接睡在上边的。

    蚕丛早就料到了巴族迫于形势,必定会压上一切与蜀族决之一战。

    只是没想到这一战会来的如此迅捷。

    若不是巴族来犯的时间,恰好与这场渔伯预报范围内的雨后浓雾重叠,蚕丛是绝不会贸然选择与巴族正面抗衡的。

    虽说战斗开始的时间不在蜀族意料之中,但战斗的结果对蜀族来说,却是极好的。

    首先,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对敌,才使得主帅鱼妇再度认清了蜀族身体素质上的不足,从心理上彻底接受了蚕丛的战略。

    然后,是通过这次对战,在一定程度上为蜀族全军平添了许多克敌信心。

    毕竟在以往这种与巴族硬碰硬的作战中,蜀族的战绩几乎是全败的。

    最后,在交手过一次,并且以平手之姿去实施接下来的诈败计划,要比第一次交战就诈败更有说服力。

    并且实施起来,容错率会更高一些。因为常战常败的蜀军,在佯装逃跑的过程中,一不留神很容易就弄假成真了!

    换句话说,如果不是经过此番战斗,这个诈败的计策很容易被蜀族军士理解成为,是因为打不过巴族所以领导们要带头逃跑的借口而已。

    君别时我心随行,君归日南风骤起。

    当蚕丛第无数次将那面被风吹的遮挡在自己脸上,画着蜀族图腾的旗帜,从眼前拂开时,那个他心念之人的身影,终于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。

    若不是这阵南风吹淡了眼前的雾,深夜之中,他也无法看见远方那一抹闪烁跳跃的红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(《周易·同人卦》:

    九三: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岁不兴。

    象曰:伏戎于莽,敌刚也。三岁不兴,安行也。)


第三章 伏戎于莽(下)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